德黑兰宣言1943年《德黑兰宣言》
〖One〗 、《德黑兰宣言》是1943年苏联、美国和英国三国领袖在德黑兰会议后共同发表的一份重要宣言,其主要内容如下:合作承诺:三国表示在战争与和平的各个环节 ,都将携手合作,共同对抗法西斯势力。军事计划:宣言中明确提及了三国已商定的计划,即消灭德国军队 ,并详细规划了从东、西 、南三个方向对德国发起的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时间安排 。
〖Two〗、在1943年的11月28日至12月1日,苏联领袖И.B.斯大林、美国总统F.D.罗斯福和英国首相W.L.S.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结束后共同发表了一份重要宣言,史称《德黑兰宣言》。宣言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三国的坚定承诺 ,他们表示在战争与和平的各个环节,都将携手合作,共同对抗法西斯势力。
〖Three〗 、德黑兰宣言的1943年宣言主要内容如下:共同抗战:苏联、美国、英国三国决心共同奋战,制止和消灭法西斯 。不单独媾和:三国保证不单独同敌人停战或媾和 ,将坚持战斗直到获得最后胜利。全力贡献:三国将充分和完全贡献其全部军事、经济 、科技和工业力量,以赢得战争。
德黑兰会议发生背景是什么?
1943年11月下旬,美国总统罗斯福 ,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都来到了伊朗首都德黑兰,共同商量对德作战的军事问题 。这是他们之间举行的第一次会晤。上面就是对于德黑兰会议发生背景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德黑兰会议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和日本偷袭珍珠港后,英美两国与苏联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 ,共同对抗德、意、日法西斯。1942年1月1日,中 、苏、美、英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
德黑兰会议的背景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以及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在德黑兰 ,三国领导人深入讨论了对德作战的战略和战术,包括盟军在北非的行动 、意大利的局势以及对德国本土的进攻等。会议还讨论了盟军在中东的策略,以及如何利用伊朗作为对德作战的后勤基地 。
会议背景:1943年反法西斯国家开始反攻 ,法西斯国家转为防御和退却,但仍负隅顽抗。为了加强合作和协调对德、日作战问题,召开了此次会议。
背景:1943年6月初,美国总统罗斯福向中华民国政府表达了拟约丘吉尔、斯大林 、蒋介石会谈的意愿 。影响:开罗会议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100多年中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 ,提高了中国的世界威望,确立了中国在世界的四强地位。
会议背景:1943年德黑兰会议举行时,欧洲战场苏军开始反攻 ,太平洋战场美军实施“岛屿跳跃”战略,美国期望苏联参战以减少自身损失。各方战略考量美国:预计强行攻打日本本土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希望苏联牵制日本在大陆的精锐部队 ,加速日本投降 。
德黑兰会议远东问题
德黑兰会议上美国提出希望苏联参与对日作战,斯大林基本赞同,但提出仅在德国被打败之后才可能进军东方。后续各方确定苏联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战 ,承诺派遣约100万远东方面军到满洲、朝鲜半岛北部等作战,并就战后远东势力范围划分达成初步共识。
罗斯福虽然在远东问题上作了让步,但由于土耳其不愿冒险 ,使丘吉尔的巴尔干方案终成泡影 。罗斯福为了不失去几百万美籍波兰裔选民的选票,不愿公开表态。会议最后通过了《德黑兰宣言》。12月1日会议结束时,三国首脑发表《德黑兰宣言》。
②波兰问题,三国决定波兰东部边界大体上以寇松线为准 ,在若干区域作出对波兰有利的5—8公里的逸出,同意波兰在北部和西部应获得新的领土,其最后定界留待和会解决;关于波兰政府的组成经过激烈争论 ,同意以卢布林的波兰临时政府为基础进行改组,容纳国内外其他民主人士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