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汾阳佚事
在汾州,郭汾阳王郭子仪曾上奏一位州县官的任用事宜 ,但朝廷的命令迟迟未下达。判官张昙私下对同事们提及此事,认为以郭子仪的功勋和德行,却因一个小吏的请求而受阻 ,这表明宰相对他的礼遇不够 。郭汾阳王听闻后,对僚属们说:“自国家动荡以来,朝廷对地方将领的宽容 ,导致他们得寸进尺。
汾阳王闻之,谓僚属曰:“自艰难③以来,朝廷姑息方镇武臣 ,求无不得。以是方镇跋扈,使朝廷疑之,以致如此 。今子仪奏一属官不下,不过是所请不当④圣意。上恩亲厚 ,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闻者服其忠公焉。王在河中,禁无故走马 ,犯者死 。南阳夫人乳母之子抵禁,都虞候杖杀。
郭汾阳在汾州,曾经奏请朝廷任命一个州的县官 ,可是皇帝命令不下达。判官张昙向同级官员说:凭令公(令公,称尚书令,郭子仪时为尚书令)的功德 ,奏请任命一官吏却致阻碍,这是宰相太不懂道理了 。
郭汾阳的佚事主要体现在他公正忠诚以及对国家、朝廷的忠心与热爱之情上,具体如下:奏请任命县官受阻:郭汾阳在汾州时 ,曾奏请朝廷任命一个州的县官,但皇帝并未下达任命命令。
郭汾阳佚事译文
〖One〗 、他此次的请求未被接纳,只是因为皇帝对人选并不满意,而非针对他。他以此为荣 ,因为皇帝并未以对待武臣的方式对待他,这体现了皇恩浩荡。他的言论赢得了大家对他的公正忠诚的敬佩 。在河中时期,郭汾阳实施严格的纪律 ,禁止随意驰骋马匹,违者将处以死刑。不幸的是,南阳夫人的乳母之子违反了这一禁令 ,巡查的都虞候因此将其击毙。
〖Two〗、郭汾阳在汾州,曾经奏请朝廷弹劾一个州的县官,可是皇帝命令不下达 。判官张昙向同级官员说:凭令公(令公 ,称尚书令,郭子仪时为尚书令)的功德,奏请弹劾一官吏却致阻碍 ,这是宰相太不懂道理了。
〖Three〗、在汾州,郭汾阳王郭子仪曾上奏一位州县官的任用事宜,但朝廷的命令迟迟未下达。判官张昙私下对同事们提及此事,认为以郭子仪的功勋和德行 ,却因一个小吏的请求而受阻,这表明宰相对他的礼遇不够 。郭汾阳王听闻后,对僚属们说:“自国家动荡以来 ,朝廷对地方将领的宽容,导致他们得寸进尺。
〖Four〗 、郭汾阳在汾州,曾经奏请朝廷任命一个州的县官 ,可是皇帝命令不下达。判官张昙向同级官员说:凭令公(令公,称尚书令,郭子仪时为尚书令)的功德 ,奏请任命一官吏却致阻碍,这是宰相太不懂道理了 。
郭子仪爵位汾阳郡王中的“汾阳”是指现在的哪里呢?
郭子仪爵位汾阳郡王中的“汾阳”并非直接对应现代的具体地名,但与唐代绛州的汾阳监有密切关联。以下是详细解释:非现代地名直接对应:郭子仪的汾阳郡王封号中的“汾阳 ” ,并不是指现代的某个具体地名,如太原郡汾阳县或汾州。与绛州汾阳监的关联:虽然《新唐书·地理志》中未明确记载汾阳郡,但《旧唐书·食货志》提到了绛州汾阳监的存在 。
郭子仪的汾阳郡王封号并非简单地指向太原郡汾阳县或汾州,而是出于对功绩的肯定和对战略意义的考虑 ,选取了一个富有历史底蕴且与军事行动密切相关的地名。 这体现了唐代封赏制度的复杂性和人性化,也为我们解读这位历史人物的封号提供了更深入的视角。
汾阳郡王郭子仪,是陕西华县人 ,因功被封为代国公,后再晋封为汾阳郡王,尊称尚父 ,官至太尉(一品),自唐代起声誉显赫。尽管称号众多,人们仍喜欢以汾阳王称呼郭子仪 ,有人甚至直接称其为郭汾阳 。这个“汾阳王”的称号,象征着郭子仪的独特荣誉。他因战功显赫被封为汾阳郡王,其子孙亦以汾阳为堂号。
汾阳 ,指的是郭令公所受封爵的地名,而非籍贯所在地 。汾阳堂并非指汾阳县,而是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是郭氏的郡望所在地。唐代功臣受封大都封于其祖先的旧望地 ,汾阳即是所受封爵的地名。郭令公的祖籍是华州(华阴),是新望 。他出生于长安常乐坊寿州刺史郭敬之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